来源: 时间:2024-05-16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和青年工作,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也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为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党支部2024年5月7日组织成员和秘书处工作人员,赴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简称北大红楼),开展“追寻红色足迹,领悟建党精神”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活动主题展”,感受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和“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缅怀革命先烈、追寻初心使命,更好激励我辈迎难而上、负重前行,披荆斩棘、勇于胜利。
北大红楼前身为北京大学第一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民国七年(1918年)落成,建筑由红砖砌筑,楼体呈工字形,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东西面阔100米,主楼南北进深14米,东西翼楼南北各长34.34米,总面积1万平方米;遗存有校长室、校长办公室、第二阅览室、文科学长室、日刊处等。
北大红楼在当时汇集了众多进步学者和新派人物,集中了新潮社、国民杂志社、新文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等革新团体,印刷出版《新潮》、《国民》、《每周评论》、《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走进超过百年历史的北大红楼,感受到的却是激情燃烧、火热洋溢的青春。遥想当年,北大红楼1918年落成伊始,就成为中国汇聚各界精英和有史以来人类各种认知、思潮、理念、精神的烘炉,并迅速迎来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洗礼和锻造。在巴黎和会上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任由日本以“二十一条”加紧侵略之时,在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对外软弱退让、卖国求荣和对内残酷镇压、盘剥压榨之际,在国运衰颓、民不聊生、任人宰割、救亡图存之刻,大批进步学者和青年学生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自觉的救国意识挺身而出、奋臂大呼,挺膺担当、敢于斗争,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和革命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并且积极发动各界、扩大影响,使五四运动成为广大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广泛参与的真正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通过参观学习,更感受到由大批前贤先烈、仁人志士所组成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面临大厦倾颓、直须撑拄之危局,饿殍千里、百业俱废之困窘,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险境,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毅然决然投身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继往开来,立足本职岗位忠实履职、奉献事业,积极为广大遥感科技工作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更好推进我国遥感事业高质量发展和航天、航空强国加快建设。